【臨時醫院】北大嶼控制中心擴接收病人範圍 醫護加強工作演習準備第五波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06/18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陳文俊(右)及威爾斯親王醫院中央護理部資深護師陳曉珊。(洪芷晴攝)

於今年2月26日啟用的北大嶼山香港感染控制中心(HKICC),至今共為650名確診患者治療,在該中心工作的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陳文俊表示,不少國家或地區的疫情有反彈情況,本港現雖風平浪靜,亦需為第5波早作準備,包括由本月起會擴大接收病人範圍,從急症醫院轉來的穩定個案年齡由16至65歲擴闊至80歲、接收「不確定」個案;中心又會加強訓練醫護人員處理日後個案或急增的情況,定期舉辦演習,安排各聯網醫護參與,以熟習應對不同情況下的安排及工作流程。

設6個病房大樓共提供816張床的HKICC,初期啟用了一間病房共48張病床,有15名醫生及40名護士駐場;但啟用不久便遇上第4波疫情,即3月初出現的K11 Musea及URSUS Fitness兩個群組,疫情瞬間嚴峻起來,中心其中5座大樓隨即先後啟用,陳文俊憶述指,高峰期曾一日最多有138名病人同時留院:「啟用第一天時大樓只開啟F座(病房大樓),誰也沒料到啟用短短一周便需加開A座,其後更一直加開至5座同時使用」。

截至5月31日,中心先後共為650名病人提供治療,包括由其他急症醫院轉介的病人,當中611人已康復出院,其間有約4%患者因身體情況轉差或個別原因而需轉送其他急症醫院。

陳文俊稱,本港第4波疫情現已緩和,但會繼續接收輸入個案及本地零星確診病人,為防範變種病毒在本地社區傳播,在為確診者完成N501Y、E484K和L452R病毒基因排序、排除感染變種病毒前需單獨隔離,但若本地疫情惡化,則不排除措施會有變動。

威爾斯醫院中央護理部資深護師陳曉珊分享,曾有一名30多歲男患者因5歲兒子確診需獨自住院而感憂心:「通常男人都流血不流淚,但該男患者又哭又不願進食,話擔心自己不在兒子會喊到拆天」。中心隨即聯絡大埔那打素醫院,發現有足夠床位接收二人,經衞生署同意後便將父子二人轉送到該院同住家庭病房,令該名父親終放下心頭大石。

TOPick「親子最營食譜大賽」, 立即參加贏LC鑄鐵煲及香港迪士尼樂園門票等大獎,立即參加:https://bit.ly/34A3AsA
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洪芷晴